国家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2016年8月18日解析)
2016-08-18 14:49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深圳人事考试
温馨提示:2016年公务员笔试已经结束,2017年公务员考试新一轮向我们走来,提前备考充分准备,深圳人事考试为您精编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帮助广大考生有针对性且更全面的复习知识。以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2016年8月18日)行测各类题型练习题解析。更多国家公务员/深圳公务员/深圳事业单位笔试/面试真题,关注深圳华图微信公众号(szhuatu),回复关键词“真题汇总"。
1、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1年国家《行测》真题2001
【考点】解释矛盾
【解析】
题干中的矛盾现象是某市增加了临时公交车的目的就是为了缓解交通,但是车辆增加了,原线路乘客仍然拥挤,而D选项和这个矛盾现象无关,也就不能解释,故答案为D。
【纠错】
选项A、B、C中无论是外来人数的增加还是人们对新增车的停车站、运行时间等不清楚还是增加的临时车数量有限,都有可能使原线路乘客仍然拥挤。
【拓展】
本题属于解释矛盾类题目,这类题目的做法或者破题点就是先找题干中的转折连词,从而得到矛盾现象,然后再从选项中找到最合理的解释。
2、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1年国家《行测》真题2001
【考点】充分条件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即:只有不断提高知名度,才能不断提高组织的美誉度。知名度只有以美誉度为基础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可知美誉度是知名度的充分条件,知名度是美誉度的必要条件,故正确选项为D,即只有知名度高,美誉度才能高。
【纠错】
选项A、B不符合逻辑中的推出关系,直接排除,选项C所表达的是知名度是充分条件,美誉度是必要条件,与题干不符。
【拓展】
本题为翻译推理中的充分必要条件,我们可以根据逻辑关联词得出,比如:只有……才……,这个逻辑关联词就是后件推出前件,当出现只有A才B时,我们就可以得出B推出A,也就是B是充分条件,A是必要条件。
3、正确答案是 C。
【来源】2001年国家《行测》真题2001
【考点】细节理解
【解析】
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文中主要说的是当今工业社会面临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些国家和个人主张从儒家学说和道德中去寻找解决当今社会危机的办法。C项实际是对原文的同义替换,C中的“社会难题”即文中提出的“危机”,C中的“良方”和文中的“钥匙”均是用以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照选项发现,只有C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纠错】
A项原文只是指出可以从儒家理论中寻找解决危机的钥匙,并未说儒家理论就是钥匙,过于绝对;B项与原文不符,东亚的诸多危机并未解决;D项并不能从原文推知
4、正确答案是 A。
【来源】2001年国家《行测》真题2001
【考点】细节理解
【解析】
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通过对原文分析可以得到文段从伦理和生产力两个角度来说两极分化的问题。文中有一个转折关联词“但是”,转折之后是这个文段的重点,主要强调的是从生产力角度来看,两极分化的积极意义,也就是说两极分化具有约束和激励的功能,并且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对照选项发现,只有A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纠错】
B,C两项均不是文中强调的重点;D项文中没有提到
5、正确答案是 C。
【来源】1999年国家《行测》真题1999
【考点】包容关系
【解析】
瓦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瓦特是大发明家。也就是某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且是大发明家,可以推知:有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且是大发明家,因此本题答案是C项。
【纠错】
A、B、D项都推不出。
---相关阅读---
(编辑:深圳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