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2016年8月23日解析)
2016-08-23 17:13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深圳人事考试
温馨提示:2016年公务员笔试已经结束,2017年公务员考试新一轮向我们走来,提前备考充分准备,深圳人事考试为您精编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帮助广大考生有针对性且更全面的复习知识。以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2016年8月23日)行测各类题型练习题解析。更多国家公务员/深圳公务员/深圳事业单位笔试/面试真题,关注深圳华图微信公众号(szhuatu),回复关键词“真题汇总"。
1、正确答案是 C。
【来源】2003年国家(A卷)《行测》真题2003
【考点】排除法
【解析】
结合选项来看,A项中两个男孩没有雀斑,则最多只有4个孩子有雀斑,与题干中“5个孩子有雀斑”矛盾,所以A项不正确,排除。B项中,三个女孩没有卷发,则最多只有3个孩子有卷发,与题干中“4个孩子有卷发”矛盾,所以B项不正确,排除。C项两男孩有雀斑,那可能存在5个孩子有雀斑,两男孩没有卷发,也可能有4个孩子有卷发,符合题干,所以C项可能存在,所以C项是正确答案。D项可以推出两个孩子没有雀斑,则最多只有4个孩子有雀斑,与题干中“5个孩子有雀斑”矛盾,所以D项不正确,排除。
2、正确答案是 A。
【来源】2008年国家《行测》真题2008
【考点】主旨概括
【解析】
文段首句提出中国沙漠与火星环境最为相似,为科学家提供了最好的实验室。接着解释了原因:中国的沙漠符合了科学家们需要的将寒冷和干燥相结合的极端环境。整个文段为典型的因果关系——前果后因。最后提出沙漠的研究价值在于最极端环境中生命的生存,从而推测外星生命。综上所述,中国的沙漠为外星生命的研究提供了最为相似、最为理想的场所。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在此也有部分同学对选项C抱有疑问,选项C中“科学家为何选择中国沙漠作为研究对象”本身说法就是错误的,不是沙漠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沙漠作为提供了相似的实验室。
3、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8年国家《行测》真题2008
【考点】主旨概括
【解析】
从行文脉络的角度来分析,文段采用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首先提出了“中国古人如何解决阴历月比阳历月少”这个问题,然后回答文中的设问 “在阴历月里加闰月”从而解决问题。可见文段主要阐述的即是“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纠错】
B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问题在于没有找到行文的思路和脉络。本文段的最后一句“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是对上述论述的补充,并非文段论述的重点。通常设问方式的一问一答,重点语句都在答句上。
4、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8年国家《行测》真题2008
【考点】意图判断
【解析】
文段首句点明了湿地的重要作用。接着通过列举1998年长江大洪水的事例来具体阐述湿地对于洪水的缓冲作用,并通过转折性引导词“可是”引出文段重点,即对湿地人为地破坏使湿地失去了对洪水的缓冲作用,带来巨大灾难。可见作者意在强调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所以D选项正确。 A、C选项错误,文段主要围绕“湿地”展开讨论,A、C项主体与文段不一致;B选项错误,占用湿地不是造成洪水的因素,只是使湿地失去了缓冲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D。
5、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8年国家《行测》真题2008
【考点】主旨概括
【解析】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中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引出文段的主旨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选项D中“诸多因素”是对主旨句中“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 的压缩替换,“威胁”是对“濒危”的同义替换。故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纠错】
A项中“新思路”在文段中没有体现;B项论述主体与文段不一致,没有提到“文化遗产”;C项属于在原文段主旨基础上的引申和呼吁,而并非基于原文段进行概括
---相关阅读---
(编辑:深圳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