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补水,让地球不再“肾疼”(2)
2017-05-18 09:58 深圳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enzhen.huatu.com/文章来源:深圳华图
面试热点相关评论:
“有法可依”是治理湿地的前提
“虽然湿地治理取得了成绩,但需要理性看待。目前全国湿地在整体上仍然面临着多种威胁和巨大压力。因此,必须划定落实湿地保护红线,实施严格的开发管控制度,禁止任何可能危及生态安全的开发行为。”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
赵树丛表示,未来要健全湿地保护法规制度,抓紧制定出台全国湿地保护条例,对湿地性质、用途管制及各种破坏行为的处罚等作出明确规定,推动湿地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要逐步建立健全湿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湿地保护目标考核制度、湿地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推动湿地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主任马广仁认为,当务之急是下大力气推进湿地立法,用法律的形式抢救性地保护湿地资源。当前我国已经有20个省出台了地方湿地保护条例,但尚缺少一部全国性湿地保护法律,以扭转基层执法长期以来的“疲软”状态,增强对破坏湿地行为的有效约束力。
“合理使用”是治理湿地的关键之举
马广仁指出,对湿地保护并不是排斥对湿地的使用,国际湿地公约也明确提到应在保护湿地的同时“尽可能地合理使用”湿地。但长期以来,由于城市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对湿地过度开发、超负载利用,造成了湿地景观的严重退化,所以如何合理利用湿地成为困扰很多地方的一道难题。
恢复“纯生态”是治理湿地的生态之策
“人多了,鸟就害怕。现在是拖拉机种地,‘咣咣’响,动静大;可不比以前牛和马拉车耕地,一声不吱!”15年前从核心区搬出来的扎龙村村民徐民占说。
人多了,人鸟争地、人鸟争食的矛盾自然也愈加突出。王文峰告诉记者,50年来,核心区内人口增长了10倍,对湿地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加大,丹顶鹤等珍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逐渐受到威胁,“一些水鸟甚至因经不起人类侵扰弃巢而走”。
直视问题是治理湿地的落地之根
我国1991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虽然加入时间较晚,但在湿地保护上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鄱阳湖、洞庭湖等6块湿地首批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至今,我国国际重要湿地已经发展到41处,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213处,已初步形成“广覆盖”重要湿地的保护网络体系。马广仁指出,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原因,一些湿地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问题十分突出,盲目围垦、工程建设、竭泽而渔、无序养殖等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上一篇:2017年5月12日时事政治热点